将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聚拢到池子里,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卤水。这道程序可以将氯化钠中的氯过滤掉,制出的盐才不会苦。
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太阳暴晒制成盐
盐工收盐
儋州千年古盐田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后一个日晒制盐点,距今1200多年,总面积750亩,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年产量500吨。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如今在现代化厂区林立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盐田村人依然在古老的盐田里沿袭着1200多年来古老的制盐技艺,被人们称为洋浦最早的“工业”。
解说员是盐田村本地姑娘,她告诉记者,与我们平时吃的粗盐不同的是,用这种传统方法晒制的海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盐”均为自然结晶的细颗粒,咸中带甜,而且晒出的盐本身就含有碘元素,还具有消火的功效。平时村里人牙龈肿痛,只要含一口老盐水,很快就能消肿。在得知该种盐的功效后,随行的记者也在现场买起盐来。
据了解,目前掌握这一技术的主要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人,有关部门正着手对古盐田实行保护性开发,先将古盐田保护好,今后或将打造古盐田公园,展示晒盐技艺,通过帮助村民增收引导更多人学习这项技艺,使得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得以继续传承。
制盐流程:
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
盐工们就地取材,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凿成无数浅浅石槽,像一方方砚台比肩伫立,因石而异,大小、高低错落,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错落有致地分布镶嵌在一垄垄、一块块的盐田周围,蔚为壮观,平时在石槽中注入经过滤后的海水,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石槽,让烈日曝晒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