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民间剪纸,欣赏、研究创造者对于造型线条的运用时,提起《风格问题》中的一段话:“这些艺术品无疑也想以轮廓线来尽量捕捉人和动物的实际外观。人和动物最初是被有意识地转化为风格化的线性图案的,这和几何装饰是有意识地用线条根据节奏和对称的原则构成的一样”。用线条捕捉物象外观,用线要根据节奏和对称的原则,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也有一定的概述意义。结合中国民间剪纸对照一下,陕西富县张林召的作品,江苏一王桂英的作品,这两幅作品放在一起,便会立即感受到它们用线所根据的不同原则。张林召经历坎坷,她的线条在视觉上给人以短促参差印象,表现出一种命运的苦涩。欣赏她的作品有一种苦尽甘来,思甜忆苦的感受。王桂英这幅作品是在县里开会间隙,根据同房代表先进事迹剪出的。线条舒展、流畅,爽朗的风格荡漾着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激情和关爱。当然,这里说的原则和《风格问题》中的原则不同,他说的原则仅是指形式而一言。
剪纸的以线造型和中国画的以线造型有许多不同。中国画中,一笔下去就可以画出一条生动而富有节奏感的线。剪纸中,一剪下去不一定能剪出一条造型线。在纸上直着剪一下,剪不出造型线,只能在纸上留下一条剪子运行的剪线。单-方向的直形剪线对于剪纸艺术没有意义,在视角上是一条隐形线条,不能形成冲击力。若是一剪下去,使剪线在纸上绕一个细长的方形、柳叶形或圆形,就是让剪线的首尾相接,纸上会剪出一条(个)可以用以造型的阴线(点)。离开这条阴线,在其旁边有间隙地再剪一条同样的剪线,纸上才能剪出一条用于造型的阴线。这种阴线是剪纸的主要用线,阴线多用于民间艺人的刻纸中。从以上阴线、阳线的剪铰过程,可以做出以下总结:剪纸图案大全刻画中,造型线无论是阴线或是阳线,都是随着剪线产生的,前者是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剪线有以下特征:1、剪线迂回不断,纸上出现阴图。2、剪线不相连,纸上不显图形,剪线突破纸边两点,纸被分断。3、一条剪线与另一条剪线有两个交点时,两剪线间的纸脱落,因此,非特殊需要,应避免剪线间的交叉。剪铰中任何一条剪线的首尾相连都会造成剪纸图样的某部分零散脱落,使作品不完整。因此剪纸中纸线的线线相连特征是以剪线的不断、不交叉为保障。这种剪线是抽象的,是剪纸艺术创作者把它从自然中的潜在存在变成艺术中的独立存在,把需要剪去的部分和剪纸图样分离。没有这种剪线,再好的花样也仅是一种绘画图案,丝毫谈不上剪纸艺术的属性。所以剪线是剪纸艺术的标识性特征。纸线越宽,它表现得越明显,纸线越窄,剪线越易被忽略,这是因为剪线总是沿着纸线两侧分布,它们把纸线托出,给纸线以节奏、韵律、活力、而自己隐身其后。反过来再看看张林召与王桂英的作品,就可以看出她们作品的线条感染力和节奏都是由纸线旁的剪线传递出的。所谓线条的顿挫,实际由剪线的曲折表现出,纸线的型只是加强了这种表现。对于剪纸中的剪线,是否也应该像中国画重视线的自身美那样重视剪线的美重视剪线美实际就像中国画追求线条美;油画追求笔触美一样。重视剪线美对于避免和克服剪纸艺术绘画化,是一种努力。承传民间剪纸优秀传统,注意图样规律的传承,不要忽视民间剪纸本质特征,以及相关技巧的承传。中国画的用笔使中国画线条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线条,若中国画失去自己的用笔特征,便无异于西方绘画的线,中国画保持传统便成为一句空话。剪线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这是不应该怀疑的。剪纸中的“破型法”就是独立于图像之外的由剪线形成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个性特征。
阳线时,便成纸线形状,要线线相连;阴线时,便在纸线之间成镂空状,线与线不相连。另一类线为无形线即剪线,除上面说到的作用外,在少数民族绣花样中,常用来提示绣花的线路,形成独特的风格。这三种线条的多种变化加之相互融合的不同应用,使剪纸艺术的物化形态丰富多彩,线性的艺术形式表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