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自从产生起,就是被剪纸艺人走街串巷或赶集售卖的,村里的女子们买了去作为绣荷包、绣枕花、绣草纸袋等绣品的花样子,或是贴在家里的窗户上美化居室,带有天生的商品属性,剪纸艺人也把剪纸技艺当作维持生存的技能,“手艺人在乡村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因为他们比旁的单一务农的人拥有更多的生存资源和能力”。村子里的人看到剪纸艺人的小生意能改善生活而开始学习剪纸,剪纸技艺因为其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受到重视,被传播、被继承、被发展。蔚县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自古便是中原与塞北,山陕与燕赵的交通枢纽和通商要道,被誉为北方的“茶马胡市”,繁荣的商业拓展了蔚县剪纸的发展空间。
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的记忆中,最初“搞剪纸是为了生存”。拿起刻刀做剪纸,然后亲自到各村售卖,一年下来可以挣上一、二百元,在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情况下,还是相当不错的。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提高,蔚县剪纸技艺也不再仅是生存技能,它成为县里一些怀揣剪纸技艺的人的创业致富途径。高佃亮也在自家院里建起剪纸作坊,一家人一起做剪纸。
1984年,高佃亮和他的哥哥创建了蔚县单堠亮星剪纸厂,开始进行专业化生产。1988年春天,通过他的上门推销,蔚县剪纸放进了北京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商店的柜台,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剪纸转换为工艺品后,剪纸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蔚县剪纸艺人积攒了提高技艺、进行产品创新的资金,在认真的观察市场、了解人们的需要后,琢磨新的剪纸品类的内容、形式、价格的定位,推出新产品,赢得竞争,获取更大利润的同时,剪纸技艺也进一步被传承、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