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作 > 手工剪纸

家族传承在中阳吕梁剪纸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家族传承在中阳吕梁剪纸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家族传承在中阳吕梁剪纸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家族传承是一种内部的技艺传承,手艺的获得和技艺诀窍均来自家族内部成员。应该说,在一般的民间工艺传承方式上,普遍都有家族传承这种方式,民间称其为“祖传”。它包括下辈从上代的学习传承,也包括同辈之间的互相影响。中阳剪纸的制作者,一般都有从小跟着母亲和外婆学习的经历。在中阳县委县政府公布的中阳县民间剪纸十大传承人中,大部分艺人都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开始从事剪纸创作的。以下选取两位代表人物进行说明。


个案 1:


王计汝,女,1948 年生,居住中阳县宁乡镇庞家会居委。十三岁跟祖母学剪纸刺绣,从 78 年开始由剪窗花、灯花、云子向传乘民俗剪纸和反映民俗事项剪纸型发展,并不断创剪一些专题性的剪纸创作。她有一手娴熟的剪、塑、绣、扎技艺,有一个装满远古文化、民俗风情、原始吉祥的符号、图案、俗语的脑子。她性格内向,勤劳,简朴,重义气,善用脑。刚直而柔和 心灵,充满了对剪纸事业的期盼和热爱。三十多年来为中阳剪纸无私奉献,剪出成千上万的精品。传播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她的传乘作品“抓鸡娃娃”、“洗羊”、“元宵烤枣山”、“庙会”、“驱魔”、“晋商”均参加过全国性展出和国际剪纸艺术节,获奖五十多项,为中国剪协理事。二○○七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中阳剪纸传乘人。她的剪纸有个性,深藏古文化内涵,构图明快,简洁,有限夸张,细腻而厚重,生活气息浓郁,人物造型既不烦琐又有原始文化的遗存,为中阳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家族传承在中阳吕梁剪纸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个案 2:


刘玉莲:女,1949 年生,中阳县宁乡镇庞家会居委人。从青年时代受到母亲和婆母的教育与影响,学会一手剪花、刺绣、捏面花的技艺。她生性好学,喜欢将现实生活中的风情习俗糅进自己的剪纸作品中。作品粗犷野拙,宏厚古朴,构图不拘形式,随心所欲,将剪纸语言用的恰到好处。她很有悟性,不死板,不硬套,将传统剪纸活用巧用。从70年开始剪传乘民俗、反映民俗的创作,多次参加全国专业性展演,是位高产作者,获得多项省级以上奖励,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东西方(纽约)艺术家协会会员;省剪协理事。对中阳剪纸的保护与传乘有突出的贡献。每次展出都有她的精品影子。她没有文化有才艺,为我县十大传乘人之一。代表作品《坐莲娃娃系列》、《刘海撒线》、《十二月民俗》等。


家族传承在中阳吕梁剪纸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高宝香、马爱莲等剪纸艺人的剪纸技艺也都是受母亲或外婆的影响。高宝香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本地有名的剪纸能手,她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熏陶,并且在继承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题材和构图上,体现当代农家的新生活,创作了大量的剪纸图案,形成明快、开朗的风格。剪纸艺人李爱萍也出生在剪纸世家,她 12岁就跟着母亲学习剪纸,高中毕业后还自费去省城大学学习剪纸技艺,从而拓宽了自己的剪纸视野,创作出许多新的剪纸题材。家族传承无疑会制约剪纸艺术的生产方式和命运,它的生产方式被局限在一定的血缘网


络之中。在基本技艺、创作风格以及人才分布方面,很大程度上限制剪纸技艺的交流发展,客观上对工艺技巧的传承构成了毁灭性的危机,往往导致工艺的衰落流变。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绝,难得有一个保证民间技工艺广泛交流、精益求精、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

欢迎浏览制作系手工剪纸频道: 为「家族传承在中阳吕梁剪纸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