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作 > 手工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集体意识的传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集体意识的传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集体意识的传承

当然,从小环境来说,剪纸的传承是以个人或者家庭的直接传承,但是,剪纸艺术并非建立在单一的个体环境之中,它仍然处在中国文化的大文化圈之中。在大文化环境下,剪纸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种类,依然体现了其集体创作的结晶。剪纸所反映的文化体系也是多方面的,这里包括民间百姓的思维观念、生活状态、信仰体系等,而这一体系的传承必然是集体传承所致。比如剪纸题材中常见的阴阳鱼、喜相逢、蛇盘兔等都是这一思维模式的结果。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集体意识的传承


荣格认为人格结构中有三个层面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无意识(情结)和集体无意识(原型)。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原型与本能差不多,都是人格中的根本动力,原型在心理上追求它的固有目标,而本能在生理上追求满足。原型是由于人类祖先历代沉积而遗传下来的,不需要借助经验的帮助,只要在类似的情境下,人的行为就会和祖先一样。在民间,一代代的剪纸艺人创作了无数的剪纸作品,尽管能保留下来的作品微乎其微,但其文化的民俗意识却完好地继承下来,形成民间剪纸普遍经验组成的“原型”,即使这种“原型”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创作“原型”的无意识的思维却刻在剪纸艺人图四的心里,如《女娲》,这幅作品的作者无意识剪的蛇精,她不知道女娲是谁,但这个剪纸形象却恰如女娲形象的显现。在剪纸过程中,偶然幻化初极为原始的图式,出现“神话母体的自我重现”。在民间,很多这样的剪纸作品,如娃娃鱼、人龙、送病娃娃等形象,从仰韶文化遗迹中依然可以找到惊人的对应图式.。图四是这也说明,剪纸艺人在创造过程中运用了原有的思维习惯和方法,这种集体无意识思维不依赖于个人的发展创造,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集体思维习惯,是民族文化意识特色显现。


正如布留尔所认为的那样:“他们的思维方法只拥有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在他们的中间不受思维逻辑的任何规律的支配,是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互渗。”来相互联系。相对来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的艺术形式,保留了较多的艺术原发性的思维方式。从现代的剪纸作品来看,越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地区,其保留的传统文化受到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冲击越小,从而更多的保存了传统思维模式。在这些地区,剪纸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更能显现集体传承的特性。


从原始艺术的彩陶纹样,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到现代剪纸图案大全,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都会在作品上出现神奇的巧合,荣格曾称其为魔法的艺术,实际上,这是原始思维逻辑在集体传承的结果所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剪纸艺术的许多作品在思维方式和造型上与原始艺术有相似之处,这同时也说明,那些远古的原始经验,通过集体传承的方式,越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已经悄然沉积在民间剪纸艺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


当然,尽管剪纸有相对稳定的传承,也不是说剪纸是不发展的,相反,剪纸在不断的继承的同时,更是在不断的创新,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却完好的保留,这正是剪纸的精华所在。

欢迎浏览制作系手工剪纸频道: 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集体意识的传承」点赞.